2月24日上午,中医药科学院在滨文校区23-101会议室召开了2025年全院大会。会议总结了中医药科学院2024年度主要工作成效,明确了2025年度目标任务及工作举措,共同谋划高水平建设中医药科学院。陈忠校长、中医药科学院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专职副院长王德军主持。

首先,李昌煜常务副院长以《坚持双轮驱动 打造一流科研中心》为主题详细报告了中医药科学院2024年度工作成效和2025年工作要点。报告提炼了2024年中医药科学院工作三大亮点:亮点一多措并举,彰显双轮驱动影响力。成功举办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高峰论坛、首届西湖药理学国际会议等高层次学术会议受邀在全国性会议科学院建设、运行管理专题报告,在浙江省公共平台管理相关会议作经验交流分享10余次接待时任省委书记易炼红等主要领导、兄弟院校考察调研亮点二学术引领,激发科研团队创新力。PI科研团队创新迭现,1人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实验技术团队坚持科研支撑服务,围绕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实验技术创新等成果丰硕。亮点三开放共享,夯实科研平台支撑力。科研公共平台助力高水平科学研究,服务课题组559个,支持入驻科学家38人,团队规模超300人,不完全统计国家级项目支持率67.4%省部级项目58.8%公共平台开放机时数、测样数同比增加28.1%、16.7%服务业绩再创新高。

中医药科学院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一是健全运行机制,加强硬件建设。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优化仪器设备预约规则,修订完成院级制度5项持续推进实验室质量认可,获批CNAS实验动物机构认可;强化实验室安全,助力5A级平安校园创建做好新校区相关专项预算,完成大仪招标采购二是强化队伍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本领,积极组织参加能力验证与实验室间比对;完成首批(三年期)入驻科学家期满考核拓展服务平台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技术培训。三是强化科研育人,扩大社会影响。举办第四届“最美科研”大赛,与艾普迪、滨松、凯实、岛津4家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多渠道扩大影响力。

2025年中医药科学院将围绕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强化实验室质量管理、PI团队引领创新成果、扩大技术服务影响力、提高开放共享效益等六个方面任务目标进一步锐意改革提质增效,做好服务促进发展。


陈忠校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科学院2024年度工作成效,并与在座人员分享了三点思考:一是如何持续巩固中医药科学院在体制机制与运行管理方面的领先优势。围绕新校区功能布局规划,着眼于高水平科学研究,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科研公共平台开放共享与技术服务的支撑作用,推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新举措。希望大家提高站位,打破固有思维,科学规划科研大楼、动物实验楼的细化功能布局,合理优化两校区资源配置。在仪器设备采购方面,要提前谋划,充分发挥学校近年来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智慧,主动了解技术需求。二是一流中医药科学院的构成要素有哪些。中医药科学院是一流中医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的内涵要素包括基础条件、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合作等。一流的人才队伍是建设一流中医药科学院的第一资源和根本保障。科学院应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同时要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其次,一流的科研产出也是中医药科学院的重要标志。PI团队要围绕学科优势特色,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产出更多标志性大成果;实验技术人员肩负着促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助力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责。三是如何进一步发挥实验技术力量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实验技术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仪器设备操作员的角色,要对职业生涯进行长远规划。在完成技术服务任务的过程中,深入分析实验结果,激发创新思维,探索出新方法。希望大家成为有组织科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创新链的关键技术节点上,成为最了解仪器设备、最掌握技术门道,最能有效对接科研需求的第一人。

会议对2024年度工作考核院级优秀人员进行了表扬。张世杰副院长宣读了《关于表彰2024年度工作考核院级优秀的决定》。李昌煜常务副院长为获得院级考核优秀的15位人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

76071

赵华军副院长通报了2024年度技能比武情况,并宣读获奖名单。技能比武为中医药科学院特色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6届,本年度14人获操作比武奖,9人获科研比武立项资助,1人获技术储备与功能开发立项资助。李昌煜常务副院长为获奖人员颁发荣誉证书,勉励获奖人员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72DCC

78BBA

6F6C2

2025年,中医药科学院将继续坚持双轮驱动,做优技术服务、做强科技创新,全力打造一流中医药大学科研中心,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